文旅周刊丨儋州峨蔓火山海岸“西游記”

■ 海南日報記者 曹馬志

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演化出瓊島這一片獨特的海——數萬年前火山大爆發,斗轉星移,海岸留下無數古火山遺跡,孕育出綿延海南西部的儋州峨蔓火山海岸。

火山海岸是海南環島旅游的一顆明珠,許多游人開啟游海南西部的“西游記”,將其列為必逛的寶藏景點。正在建設的海南環島旅游公路,甚至將首批開工的一個投資7億元高標準濱海驛站落戶在這里,就以火山海岸命名。

穿過萬年的悠悠歲月,如今的這片海更開放,一邊擁抱著深藏的古跡,另一邊悄然發生著新變化,徐徐說著海的故事。讓我們行走其間,撫今追昔,細細聆聽品味這片海——

儋州峨蔓火山海岸“大鵬展翅”巖石。羅林濤 攝

可鹽 雪白的絕味

火山巖上,粒粒海鹽,色白如雪,晶瑩剔透,折射著這片海的“風華絕味”。

火山海岸的海鹽,這種絕味,有點咸,卻傳承千年。曬制海鹽,是臨海的峨蔓鎮鹽丁村,代代相襲的手藝。老鹽的那份獨特風味,一直流傳于村民舌尖,沁入日常生活熱騰騰的飯菜中。

“這種海鹽從小吃到大,烹海鮮、鹽焗雞、炒家常菜、做老鹽飲品,吃法百變,都好吃。”今年40多歲的鹽丁村村民李如方,在村里開了第一家民宿,起名為古鹽田驛站,他對舌尖上的火山海岸回味不已,也見證了鹽丁村從古村成長為有名鹽村。

這片因火山形成的海岸,綿延數公里長,留下了無數火山巖。相傳,1000多年前,李姓始祖自福建跨海而來,遷至峨蔓沿海后,帶來了曬鹽技藝,逐漸開始了制鹽事業??亢3院?,先人們營建鹽田,就地取材,挑選打磨火山石,制成鹽田中的一個個鹽槽。

我們實地探訪鹽丁村發現,路旁火山石屋處處可見,沿著村道來到一大片紅樹林,一條由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的黑色火山巖鋪成的小道蜿蜒向前。初次行走,深一腳、淺一腳,我們小心翼翼,走得很慢,路過的村民走在上面如履平地,行走速度比我們快了不少。

儋州千年古鹽田。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這條1000多米長的小道是村民口中的古鹽道,一頭連接著村里民居,另一頭連接著鹽田。艱難跋涉,來到路的盡頭,豁然開朗——

上千個由火山巖制成的鹽槽散落其中,形態各異,好不壯觀。鹽槽有方的、有長的、有圓的、有大的、有小的,手伸進鹽槽內部,觸摸表面,它光滑細膩。這片古鹽田,面積有800多畝,由不同的功能區組成,如曬泥場、過濾池、蓄鹵池、曬鹽槽等制鹽設施,還有導引渠、蓄海水池、鹽房等配套設施。

如今,在鹽丁村的這片峨蔓鹽田已成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儋州海鹽曬制技藝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鹽丁村也享有中國古代制鹽業的“活化石”的美譽。

可甜 對家園的眷戀

古村,古鹽田,古韻悠長,這片海岸風姿迷人,幽幽藏于深閨中,一度少人問津,儼然是被遺忘的角落。

這里確實偏僻?;鹕胶0堆鼐€的村莊,算是儋州最偏遠的地區之一。如從??诔霭l,開車得兩個多小時,其中跑環島高速西線100公里。關鍵是下了高速后,越靠近越難走,尤其是進村狹長小道,僅有3米多寬,頗有蜀道難走的意味。即使從儋州城區過去,開車也得1個多小時。

這里確實夠原始?;鹕胶0?,坐擁豐富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卻沒有經過大規模旅游開發利用,優點和缺點都十分明顯。它的好處是保留了原生態的海景,然而,交通、餐飲、住宿、游玩等旅游服務配套短板明顯,因為這里就是個“野生景點”。

即便如此,原始之處最有生機,這片海岸,還是吸引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和一些喜歡深度體驗游的游客。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南攝影師羅林濤對這片火山海岸慕名已久,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曾10余次進村蹲點采風,對這個鄉村民宿印象深刻。不僅用相機記錄下古村和驛站的風景,還在游記中動情地寫道:“早晨,看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輕紗,一輪紅日緩緩升起,露出了燦爛的霞光;傍晚,看夕陽西下,看落霞斑斕,看彩霞滿天。”

不負奔波和期待,這片海給羅林濤留下格外難忘的獨家記憶。這里不僅有蔚藍色的大海,萬年火山海岸,還幽藏著原汁原味的古鹽田、古塔、古鹽道等千年古跡遺存,至今保留著古老傳統的曬鹽技藝,成片茂密的紅樹林上,眾鳥棲居翱翔,這些都讓她迷戀。

行走在火山海岸,鬼斧神工的海岸礁巖、獨特而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和濃郁人文故事,通過像羅林濤一樣熱愛分享的攝影師的鏡頭,架起了連通外界的“網上橋梁”,讓很多游客初識這片海、相逢這片海、愛上這片海,眷戀悠長。

“九年如一日,我守在這里?,F在有越來越多人認識這片海,家鄉越來越有人氣,民宿一到節假日經常滿房,村里甚至還會堵車。”對李如方來說,從相思眷戀開始,回到家鄉,帶動家鄉發展,未來的日子一定越過越紅火,像蜜棗一樣甜。

可美 可見的“鄉愁”

這片海是一片共享的海岸,魅力直抵人心,妙趣橫生,使人沉醉不知歸處。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儋州市研學旅行協會負責人黎學優是“80后”小伙,老家就在緊鄰峨蔓鎮的木棠鎮大塘村,小時候,家人常常帶他去火山海岸玩。如今,每次去那里,他都會不禁輕輕哼起《外婆的澎湖灣》,火山海岸的風景和歌詞中描寫得幾乎一模一樣,每次想起小時候,那是一段多么快樂的童年回憶啊。

火山海岸上的龍門激浪,是古儋州八景之一,留下許多傳說。他至今還記得家中長輩口口相傳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這里有一犁頭石,長年隨波沖擊,鏟去??仓?,故龍門有壁立之形,其壁中有一洞上通入細嶺,可容數百人行走。明代黎族首領符南蛇組織災民起義失利后,起義軍余部曾守于此,“忽山忽海”,神出鬼沒,同官兵周旋十多個春秋。

我們來到龍門激浪所在地尋訪,發現它就位于海岸的龍門山。這座山雖有山之名,卻不太像山,只有二三十米高,矗立在平坦的海岸上,山上怪石嶙峋,從北望南,延綿起伏。山的東邊,是一處巖石洞,似城門,素有“南天第一門”之美譽。據說,趕上適宜的天氣,北風掀浪,撞于石門,鳴聲如鼓,回響10余里,故得名“龍門激浪”。

和家人、朋友共享海岸,共享歡樂時光。行走在火山海岸,黎學優變身導游,一個個特色寶藏景點脫口而出:

五彩灣,臨近龍門山,崖壁的泥土有紅、藍、綠、黑、紫五種顏色,多姿多彩;

“大鵬展翅”巖石,數萬年前火山大爆發的遺跡,歷經海浪沖刷、風雨剝蝕而成,雄踞一方海岸;

細沙燈塔,始建于明代,通體用玄武巖石塊壘砌成,數百年來,為沿海漁民指引回家路,古塔被列入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下浦海灣、情人灣、龍井海灘……火山海岸就像是串珍珠項鏈,一景點一明珠,各具特色,接山連海,串聯成獨一無二的濱海旅游線。

如果通過無人機從天上看,換個角度,這片海岸如同“風車岸線”——遍布岸線的陸上風機葉片,片片巨大,迎風而動,不僅發電,還織出一條美麗的風景帶,引人浪漫遐想,似童話般美好。

火山海岸游玩推薦

與海南島東部海灣的椰風海韻相比,儋州峨蔓灣有一種氣勢磅礴的雄壯之美。峨蔓灣除了有沙灘,還有綿延數公里的火山巖,特別是由紅壤堆積成的幾十米高的紅色懸崖,猶如一堵高大的城墻屹立在海邊,守護著這處美麗的海灣。

●龍門

●五彩灣

●龍門山

●細沙燈塔

●下浦海灣

●情人灣

●龍井海灘

●“大鵬展翅”巖石

●鹽丁村古鹽田

●長沙村沖籬遺址

文字/曹馬志 制圖/許麗

解鎖峨蔓灣“土特產”

■ 海南日報記者 曹馬志

在游客的印象里,海南的海岸沙細浪白,而儋州峨蔓灣打破了大家的認知。你會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紅色的懸崖和清澈的海水形成了獨特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自然景觀。

除了獨特秀美的海景風光,儋州峨蔓灣還有哪些獨特之處值得解鎖?

土特產:

海鹽是如何煉成的

百萬年前,儋州峨蔓灣發生了一次火山噴發,巖漿奔流入海,水火交融,形成了今天獨特的火山海岸。綿亙的海岸遍布著黑色的玄武巖,在海水的沖刷腐蝕下形成了奇形怪狀的巨石,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靠海吃海,先人們營建鹽田??粗鴫延^的鹽田,我們不禁好奇心涌動,來自火山海岸的“土特產”海鹽,是如何形成的?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風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宋代詞人柳永在《煮海歌》中,講述了古人海鹽制作技藝,和如今峨蔓古鹽田的技藝一脈相傳。

鹽丁村村民李如方從小跟著家人學習制鹽,早已諳熟于心:漲潮時的海水淹沒蓄海水池,退潮后將海水淹浸過的泥沙翻耙暴曬兩三天,泥沙干后再鋪墊干茅草,將之夯填入過濾池。隨后把蓄海水池中的水倒入過濾池,海水慢慢滲漏到鹽泥池底后,透過石縫流入旁邊的鹽鹵水池。

等天氣晴好時,待池中鹽鹵水積蓄到一定數量并沉淀澄清后,直接澆灌到石槽里,經過大半天的暴曬,下午即可結晶成鹽。1000多年來,古鹽田傳統的原始制鹽工藝技術一直被保存、流傳,直到現在,這里依然沿襲著原始的日曬制鹽工序生產海鹽。

落腳民宿: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最美是家鄉,相思如眷戀。李如方當了4年兵,9年前退伍回來后,他成了村里頭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開起了古鹽田驛站民宿。那時,來村里的游客一只手都能數過來,不過早期來的多是攝影師、摩托客、探險家等,他們被火山海岸的美所折服,自發為火山海岸之美“代言”,讓這里逐漸“出圈”。

走進古鹽田驛站,最醒目的是一片紫紅色花的海洋。我們和李如方聊起此事,他頗為興奮。原來,這是他剛開民宿時,在院里栽種的一株三角梅,卻不承想它從小個子逐漸長成七八米高,枝繁葉茂,頗有獨樹成林之勢,花海面積有100多平方米?;êO旅娣艓讖堊雷?,吃飯、喝茶、閑聊,自有一份愜意。

在這家民宿,海的元素無處不在,有很多老船木做成的家具,民宿外立面上裝飾的片片貝殼,面朝大海的海景房,讓人胃口大開的各式海鮮美食……古鹽田驛站是一棟6層民宿,有雙標14間、單間14間,都能看海,來到樓頂露臺,視野更加開闊,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觀海樓”。

破局:

環島旅游公路或讓體驗升級

風景無限好,蜀道卻難走,如何讓更多的人共享這片美麗的火山海岸?

正在建設的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在儋州段有118公里長,穿過整個火山海岸,打通交通堵點,將一個個分散的景點串起來。預計6月底主要路段可實現通車,年底全線通車,屆時,人們可以更加快捷抵達,打卡火山海岸。

除此之外,還會建設火山海岸驛站。項目總投資約7億元,占地約130畝,正在加快建設。主要以火山為主題,聚焦獨具特色的火山地質、地貌,以驛站為中軸、熱帶植物藝術公園和海岸地質公園為兩翼,在充分利用周邊自然景觀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運用沉浸式體驗技術,打造集火山主題特色、文化內涵體驗、生態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火山旅游度假區,可以滿足自駕游、家庭游、親子游等不同旅游人群“快進慢游”的出行需求。

共享美麗海岸,以點帶面串成線。儋州市和驛站建設方還將深化商業策劃,積極謀劃“在途旅游”,打造驛站綜合服務、商業體驗、酒店住宿三大核心板塊,集“文化體驗、地方文化傳承、研學交流、文化創意、游客集散”五大功能于一體,并通過旅游公路串聯周邊紅樹石趣、龍門激浪、情人灣等多個景點,形成精品特色旅游線路。

接續奮斗,讓這片海,更開放,亦更美麗。這片海的故事,是獨家的,也將是更動聽的,期待更多人可以和這片海美好相遇。

責任編輯:鄧潔儀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社會

社會民生包羅萬象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乱子伦av无码中文字幕s|亚洲高清激情精品一区国产|国产黄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