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第二輪全國巡演在??诶_序幕?!吨淮饲嗑G》是以北宋少年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作為靈感創作的舞蹈詩劇。
作為今年春晚上關注度最高的節目,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喜歡“青綠”?爆紅之后的“青綠”劇組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天目新聞通過3天11個人的采訪,揭秘舞蹈詩劇《只此青綠》。
展卷·奔赴
“2分16秒,(加演)的2場(票房)直接爆。” 首演前,我們采訪了海南省歌舞劇團總經理王濤時得知,青綠已經加場,而他們的數據統計顯示,觀眾的年齡都比較年輕。
在開演前的采訪中,年輕的面孔的確占大多數。
來自海南的大學生韋同學早就知道這部劇,當天特意穿了宋制的漢服過來;而同樣穿著《千里江山圖》主題漢服的漢服愛好者騰騰禹則是從云南昆明特意趕來觀看的。
“我們現在受到觀眾的喜歡,我覺得是一個雙向奔赴的結果。”在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總編導周莉亞看來,已經900多年的絹畫《千里江山圖》能夠存世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千年前的《千里江山圖》一定出自天才少年希孟之手,但千年之后我們還得以和它相見,它究竟出自誰手?”
展卷人的飾演者謝素豪告訴天目新聞記者,展卷人這個角色的原型是故宮博物院文博研究院王中旭老師,也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千里江山圖》特展的策展人。
“展卷人在戲中我覺得是希孟的守護者,但他更是《千里江山圖》的傳承者。來到劇場看這部戲的觀眾,其實每個人都是展卷人。一起跨越千年看到18歲的天才少年是如何嘔心瀝血地完成這樣一幅偉大的畫作,同時也能看到這幅畫背后的工藝人,他們如何用一生去完成這樣的工藝制作。”
匠心·敬畏
“這是我做過的劇中最復雜的一個劇。”從業12年的舞臺監制李曉彬在后臺向天目新聞介紹,《只此青綠》舞美效果有7、8套不同時間線,精度要求在0.01秒,每到一個劇場,他們都要對設備進行調整,確定時間線。而在演出時,所有系統的聯動是靠舞美、執行團隊實時發出指令。
執行導演劉鑫特別介紹了“青綠”創新的舞臺設計—— “天旋地轉”。上方是環形吊桿幕布,下方是四環五圈的轉環,整個設計是卷軸的概念,也突出了“展卷”的理念。
為什么這么拼?
總編導周莉亞談到了“敬畏”。從舞臺上呈現翰林畫院四大雅事中掛畫的場景,掛的畫是宋代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這樣的細節,周莉亞說“所有的東西已經包含了多個維度的文化”。
宋韻·自信
來自溫州永嘉的戴可偉是劇組中唯一的浙江人,他在劇中飾演制墨人。
在加入劇組之后,戴可偉發現很多道具場景和小時候的場景十分相似很貼合。
“你看到那些東西很親切,因為(我的家鄉)有宋韻文化傳承和遺留的東西,再讓我看到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親切感。”
因為“青綠腰”而走紅網絡的青綠的飾演者孟慶旸覺得,舞臺上的青綠其實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回眸與致敬,也是以舞蹈詩劇的方式去訴說著文化的傳承、沉淀與發現。
在總編導韓真看來,宋給她的感覺是兩個字:“溫厚”。
宋是一個不一樣的時代,有中國人的內斂、含蓄,但也有自己內在的筋骨和力量。
為什么那么多人會沉醉于《只此青綠》?韓真做了這樣的解釋:“我想《千里江山圖》里的江山其實是我們對自己心中祖國壯麗山河的一種贊美。在《只此青綠》中我們是把這一種感情放置其中的。我們希望做一個劇是能夠完全表達我們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你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理解足夠深刻,我相信它放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是會被接受的。”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域上和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扶持下,該劇已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劇目。
原標題:#傳世宋韻#我們為什么愛“青綠”?天目新聞揭秘春晚爆紅舞蹈詩劇《只此青綠》
責任編輯:吳嬋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
相約體彩 見證公信的力量 彩票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歡迎您! 教育新聞
海南第六屆運動會 活動